|
在山东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,考生和家长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误区。以下是这些误区的总结:
1. **一门心思奔名校**: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名校的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,但实际上普通高校的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和实力。
2. **只填热门专业**:高校专业没有所谓“冷热”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3. **只凭学校(或专业)名称来选择**:有些专业虽名称相同,但存在一定差异。看专业时一定要了解其内涵,如主干课程是什么,有无硕士、博士点,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居于什么位置,就业前景等。
4. **认为服从调剂会吃亏**:服从调剂可增加被录取机会,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。如不服从专业调剂,则可能会失去进入该学校的机会。
5. **照搬往年录取分数来报志愿**: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。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,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、分数线对应的考生“位次”等。
6. **不设置志愿梯度**:同一批志愿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。以6个院校志愿为例,志愿原则应符合冲、稳、保、垫,即要求考生合理组合志愿,以提高每个志愿的有效性。
7. **平行志愿没有风险**:无论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还是顺序志愿投档录取,考生的退档风险主要有两个。一是考生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录取分数且不服从专业调剂;二是考生存在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要求。
8. **平行志愿不用考虑顺序**:平行志愿在投档检索时有先后顺序,考生在充分了解相关高校近几年录取位次及位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志愿顺序。
9. **只看分数不看排名**:考试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性因素,也是志愿填报的根本性依据。考生需在掌握自己高考分数和全省所处分数排名的基础上,结合以往年份成绩分布和录取情况,筛选能够填报的批次和学校层次、类型等。切忌只看分数不看排名。
这些误区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,避免盲目跟风或仅凭片面信息做出决策。
|
|